Category: 人文/历史/地理/政治

学会品饮威士忌,就等于学会另一种跨越人种、职业与年纪的“液态语言”

在华人的文化里,“酒”往往都与“醉”甚至是“罪”画上等号。不论是古人五柳先生的“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或是现代人的劝酒、畅饮的文化,都使得许多人对于酒有着很大的误解与排斥。 笔者数年前是个一头栽入威士忌世界的狂热玩家,因威士忌而开拓人生的故事,也许你会对这迷人的饮品改观,甚至想一起跳进来玩! 跨越人种、职业与年纪的液态语言 知名作家村上春树有一部作品名为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内容主要在讲述作者去探访威士忌圣地──苏格兰的艾雷岛(Isle of Islay)的所见所闻,以及品尝威士忌的心得纪录。你也许未曾拜读过这本书,但我觉得光这书名就已下得十分精妙。是的,威士忌真的是一种跨越人种、职业与年纪的液态语言。 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就发生在两年前的日本之旅。当时去了一间位于池袋、以搜罗各式 1970 年代以前老东西而闻名的酒吧—Bar玉彦。酒吧老板是一位长得很有英国绅士味道,却完全不谙英文的大叔。刚踏入店里时,我用英文跟他问好,却得到老板一连串的日文回覆。对于未曾学过日文,连五十音是哪五十都不知道的人来说,当时心里暗叫不妙。看来语言完全不通,只怕是要在此度过一个无声独饮的夜晚了。 神奇的事情来了,在我跳过架上那一整排,对一般大众而言十分醒目的某大品牌老酒,而选了一只包装朴实、但是行家不会错过的好东西后,老板的眼里瞬间发出了炙热的光芒。他弯下腰去,开始在柜子底下东翻西找,拿出了一只又一只的稀世珍酿,仿佛是找到了知音一般,迫不及待地要把在这些酒中所得到的喜悦,一一与我分享。 若有人在旁观察,大概会觉得我俩十分无厘头,完全只靠比手画脚以及无法构成句子的单字沟通。对话内容即使写成逐字稿,恐怕也没人看得懂我们在讲啥。但我们各自都理解对方的想法,还成了不错的朋友,只因我们有着共通的语言──威士忌。 因为这语言而认识的朋友实在太多了!有赴日学习数十年归国的料理师傅、爱跑马拉松的大公司董事长、拍摄鸟类纪录片的知名导演、香港的教育家、甚至连来竹科出差的美国工程师都因威士忌,让我们成为每年必定会碰一次面的好朋友。如果不是因为威士忌,我可能一辈子也没机会认识这些不同领域的高手,并因他们而启发了不同思考与视野,进而开始了我的斜杠人生。 这些朋友们个个都乐于分享,也都不曾劝酒、或是计较酒量。在这圈子里,如果你是品饮的人,结交的是品饮的朋友;反之若你自身是以不理性的态度牛饮,才会去与“喝通海”的人聚集。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大家该学着“品饮”威士忌,而非只是单纯要你喝酒。 开启感官与训练耐心 除了能开拓生活圈之外,学习品饮威士忌更能重启现代人逐渐封闭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与培养耐心。现代人的生活周遭有太多让人分心的事物,使得好多的味道都被忽略了!走路听音乐,刷手机,吃饭聊八卦刷视频,大家的五感仿佛退化到只剩视觉跟听觉。对于入口的美食、路边的小白花香等等,大家给予的关注甚至还不如没有半点营养的网络节目。 而喝威士忌除了享受其美好之外,有很大一个重心在于花时间仔细地分辨,这风味复杂的饮品里有着什么样的味道(分辨味道的诀窍,我会在日后的专栏跟大家详述)。在学习品饮一段时间,养成了对细致风味探询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你能感受到到更多以前被忽略的气味,而这才是你真正懂得“品味生活”的一个开始。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该好好的来学一下品威士忌呢? 作者:莊育霖

电影和电视剧里的威士忌

毫无疑我们是一个威士忌方面的媒体,自然我就是一个威士忌的重度爱好者,在我看来,威士忌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酒类之一,它所代表意义已经超越了既有的饮食习惯,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社交情境的建立以及生活态度的展现。 而电影里少不了威士忌,主角总是在喝酒,不然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威士忌可以为影剧作品中的角色带去力量和老练的感觉,也有一些电影角色因为饮用威士忌的加持而变得更加闻名。 当威士忌爱好者看到影视剧中突然出现的酒瓶,瞳孔一般会放大N倍瞬间坐起,然后对剧中的威士忌评判一番。观察主角、配角甚至路人在喝什么威士忌确实是一种奇特且唯有同好才能理解的专属乐趣。 WestWorld 西部世界 本文灵感由观看HBO剧集《WestWorld西部世界》而来,在第二季第四集,剧中第一次出现了威士忌,Willam带着一支酒进入了已是机器人的岳父房间 酒标上的“MANTIA”明显是拍摄时对道具进行了修改,从酒瓶形状来看,这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百富Balvenie。 这个一闪而过的情节本无特别之处,到了第九集老年Willam去了酒吧跟老友Ford同饮之时,惊讶的听到了他喊出的台词: 令我更加好奇的是Willam背后的酒吧墙,都有哪些好酒? 白兰地:路易十三,人头马,轩尼诗XO; 单一麦芽威士忌:达摩Dalmore62,达摩Dalmore40 x2,Dalmore18,Jura若干,麦卡伦Macallan RareCask,estate x2,Macallan18,Maker’s Edtion若干,响,山崎12,驹之岳; 调和式威士忌:Dunhill登喜路,Nikka Crash Landing on You 爱的迫降 前阵子吹了一阵韩流,玄彬与孙艺珍的强势CP外加神秘的北朝鲜,使得《爱的迫降》这部剧迅速的风靡了全球。 很明显,徐丹同志喝的是一支格兰菲迪18年,我还是有点好奇,如果不是业配可以换一个酒标就是了,用一段黑色胶条只贴住Logo的一半是何用意? Charlie Wilson’s War 查理威尔逊的战争 集结了两位影帝汤姆汉克斯(Tom Hanks)、菲利浦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以及一位影后茱莉亚罗伯兹(Julia Roberts)的政治喜剧中,中情局探员在探访爱酒的议员时,带了一瓶泰斯卡 12年,这个版本的泰斯卡在当时的时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酒款,难怪会被当作政治手腕的见面礼。 泰斯卡 12 年小知识有别于现有较常见的高年份如 18 年、25 年泰斯卡,泰斯卡 12 年有着它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位于海岛的蒸馏厂地理特性,泰斯卡的口感有着来自大海的咸味,此外因为水源也有独特的泥煤味,让他最后酿造出专属海岛的味道。 Argo 逃离德黑兰 由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指导,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逃离德黑兰》在2013年一举勇夺金球奖、奥斯卡等多项国际指标性大奖的最佳影片奖。伴随掌声而来的是一连串的争议,许多人质疑电影里到底有几分符合史实?Discovery频道早在2002年即制播记录此事件,解密其中被封存17年的秘辛,今年特别推出全长一小时的升级版特别节目《Argo任务解码》,深入介绍这个比电影剧本还要曲折的机密任务。节目中将独家访问救援计划的关键要角—美国中情局乔装大师兼救援专家东尼曼德兹(Antonio  Mendez),以及当年受困的外交人员马克莱杰克(Mark Lijack)夫妇,以他们的说法还原历史真相,一举解开全球影迷们心目中的疑惑。 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暴民挟持了50几名美国人质,其中有6名外交人员逃出并藏匿于加拿大大使馆以及外交官家中。美国急需营救这几名美国人民,不然迟早会殃及加国使节。Discovery频道《Argo任务解码》节目中,可看到奉命主持此项救援计划的曼德兹将假借好莱坞拍摄电影的名义,瞒天过海完成20世纪最大胆的一场骗局,成功救出这6名受困者。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计划中每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成立了一间电影制作公司,不但准备好电影分镜脚本,甚至刊登电影广告,使计划更具真实性。他们还协调加拿大政府支援此计划,更使加国召开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秘密会议,通过护照特别条款,以协助核发加拿大护照,帮助伪造身分;好不容易进入伊朗,假造身份与签证更绝对是必要的伎俩,他们凭空假造出这6名美国人的新身份,并训练他们在不到36小时内由内而外完成伪装。对于东尼曼德兹来说,在15分钟内伪造文件,绝对不是难事,只是受制于伊朗境内材料有限,他一度遇到困境,曼德兹在节目中自述:“当时我们有的墨水已经干了,无法混合出官方文件应有的墨色,于是,我走到加拿大外交官的酒柜里,拿了一瓶苏格兰威士忌,倒在印台里混色,才得以顺利完成证件伪造。”解救人质的过程惊险重重,当所有人终于坐上前往瑞士的飞机时才松了一口气,曼德兹说:“我们举起大拇指,藏不住地微笑,然后点了血腥玛丽,举杯敬这班飞机。” 而影片中,从加国大使馆拿走的则是一支麦卡伦18,可以想象本阿弗莱克一边喝,我一边流哈喇子的感觉么? 整起事件所有功劳都归给加国大使肯泰勒(Ken Taylor),他后来甚至成为美国公民,雷根总统还颁给他美国国会金章,针对此事东尼曼德兹在节目中说:“他小功受大禄是为了不让世人知道中情局的介入,他没有选择,只能揽下这个功劳,我想雷根总统根本就不知道内情。”东尼曼德兹还透露,因应任务所成立的幽灵电影制作公司,在那段时间还真的收到20几本好莱坞大牌制作人的剧本,这些制作人当时都不知道,他们其实错过了最精采的剧本。间谍历史学家更评论:“这是一个伟大的欺骗行动,因为CIA骗了全世界!”想知道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还有电影究竟有几分符合真实,请见仁见智吧。 Skyfall 007:大破天幕杀机 为了纪念经典电影007迈入50周年的麦卡伦(The Macallan)1962珍稀威士忌酒款,近日,在苏富比Finest 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