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品饮威士忌,就等于学会另一种跨越人种、职业与年纪的“液态语言”

在华人的文化里,“酒”往往都与“醉”甚至是“罪”画上等号。不论是古人五柳先生的“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或是现代人的劝酒、畅饮的文化,都使得许多人对于酒有着很大的误解与排斥。

笔者数年前是个一头栽入威士忌世界的狂热玩家,因威士忌而开拓人生的故事,也许你会对这迷人的饮品改观,甚至想一起跳进来玩!

跨越人种、职业与年纪的液态语言

世间有一种人,要开口虽然得花点时间,不过一旦开始说起话来之后,却能以安稳的口气说出非常有趣的事情(这种人並不太多),爱尔兰却正像是这种人

– 村上春树

知名作家村上春树有一部作品名为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内容主要在讲述作者去探访威士忌圣地──苏格兰的艾雷岛(Isle of Islay)的所见所闻,以及品尝威士忌的心得纪录。你也许未曾拜读过这本书,但我觉得光这书名就已下得十分精妙。是的,威士忌真的是一种跨越人种、职业与年纪的液态语言。

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就发生在两年前的日本之旅。当时去了一间位于池袋、以搜罗各式 1970 年代以前老东西而闻名的酒吧—Bar玉彦。酒吧老板是一位长得很有英国绅士味道,却完全不谙英文的大叔。刚踏入店里时,我用英文跟他问好,却得到老板一连串的日文回覆。对于未曾学过日文,连五十音是哪五十都不知道的人来说,当时心里暗叫不妙。看来语言完全不通,只怕是要在此度过一个无声独饮的夜晚了。

バー 玉彦 – BAR Tamahiko的老板,君塚 信一

神奇的事情来了,在我跳过架上那一整排,对一般大众而言十分醒目的某大品牌老酒,而选了一只包装朴实、但是行家不会错过的好东西后,老板的眼里瞬间发出了炙热的光芒。他弯下腰去,开始在柜子底下东翻西找,拿出了一只又一只的稀世珍酿,仿佛是找到了知音一般,迫不及待地要把在这些酒中所得到的喜悦,一一与我分享。

若有人在旁观察,大概会觉得我俩十分无厘头,完全只靠比手画脚以及无法构成句子的单字沟通。对话内容即使写成逐字稿,恐怕也没人看得懂我们在讲啥。但我们各自都理解对方的想法,还成了不错的朋友,只因我们有着共通的语言──威士忌。

因为这语言而认识的朋友实在太多了!有赴日学习数十年归国的料理师傅、爱跑马拉松的大公司董事长、拍摄鸟类纪录片的知名导演、香港的教育家、甚至连来竹科出差的美国工程师都因威士忌,让我们成为每年必定会碰一次面的好朋友。如果不是因为威士忌,我可能一辈子也没机会认识这些不同领域的高手,并因他们而启发了不同思考与视野,进而开始了我的斜杠人生。

这些朋友们个个都乐于分享,也都不曾劝酒、或是计较酒量。在这圈子里,如果你是品饮的人,结交的是品饮的朋友;反之若你自身是以不理性的态度牛饮,才会去与“喝通海”的人聚集。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大家该学着“品饮”威士忌,而非只是单纯要你喝酒。

开启感官与训练耐心

除了能开拓生活圈之外,学习品饮威士忌更能重启现代人逐渐封闭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与培养耐心。现代人的生活周遭有太多让人分心的事物,使得好多的味道都被忽略了!走路听音乐,刷手机,吃饭聊八卦刷视频,大家的五感仿佛退化到只剩视觉跟听觉。对于入口的美食、路边的小白花香等等,大家给予的关注甚至还不如没有半点营养的网络节目。

而喝威士忌除了享受其美好之外,有很大一个重心在于花时间仔细地分辨,这风味复杂的饮品里有着什么样的味道(分辨味道的诀窍,我会在日后的专栏跟大家详述)。在学习品饮一段时间,养成了对细致风味探询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你能感受到到更多以前被忽略的气味,而这才是你真正懂得“品味生活”的一个开始。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该好好的来学一下品威士忌呢?

作者:莊育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