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人文/历史/地理/政治

再见了,威士忌的女性偏见

威士忌起源于爱尔兰,再渡海东传至苏格兰,原生在丘陵起伏、土地贫瘠或海风凛冽的地区,使用的主要原料为大麦。大麦的营养价值偏低,农夫迁就环境条件垦植大麦,主要用于豢养家畜及蒸馏烈酒,同时支付租佃费用或以物易物。等到政府开始征税时,为了逃避税务官的查缉,农民更是潜藏在山林或洞窟持续暗地蒸馏。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下,加上以泥煤作为烘干麦芽的燃料,产制的威士忌热辣刺激甚至入口咬舌,从来就不是上流社会易于接受的酒种,而是与粗俗的高地人、地下酒吧、醉鬼种种不好印象相互连结。著名的苏格兰威士忌爱好者邱吉尔便曾提到他的父执辈“除非身处沼泽、湿冷之处,否则从来不喝威士忌”。 威士忌形象与性别的勾连 这一段起源史流传既深且广,就算今日的威士忌摇身一变,成为都市雅痞杯觥交错、交际应酬的良伴,刻板印象中依旧属于雄性社会。这种情况从参与品酒会的男女比例便可看出,我常戏称的威士忌宅男们,往往感叹葡萄酒世界总是衣香鬓影,贵妇仕女摇晃着酒杯显得优雅而妩媚;反观威士忌世界则充满男性荷尔蒙,来来往往尽是粗豪之辈。一些品饮感怀里时时以女性描绘威士忌风味,或活泼甜美如二八少女,或恬静内敛似东方佳丽,而无论想像力有多丰富,这些偏属阴柔的用语仍难与粗粝坚毅的岛屿海风搭上关系。 也因为如此,威士忌酒界对于女性常存既定偏见,譬如女性不易接受威士忌的高酒精刺激、女性喜好轻柔甜美的风格而不喜欢泥煤海风,又譬如女性趋向感性品酒而非理性饮酒,因此对于威士忌的制作不感兴趣,但也由于女性的感官较男性敏锐,所以更能掌握风味的细微表现。对于后者,《异香:嗅觉的异想世界》一书的作者提到,女性在气味的记忆能力上确实胜过男性一筹,原因并不是感官能力较强,而是女性的语文表达能力较佳。至于前几项刻板印象,我的观察母数也许不够广,就我所认识的女性饮者中,泥煤味并不会对她们构成障碍,也非全然偏向轻柔风格,但确实对制程工艺显得较为兴趣缺缺。 威士忌的繁复风味固然是吸引女性的一点,但是对其权力指涉的挑战似乎更让人感兴趣。在那些“老男孩俱乐部”,男人们抽烟、喝酒、探讨政治的深色木头墙面的房间里,女性是长期缺席的,而威士忌则往往和权力、控制联系在一起。  在20世纪初美国禁酒令取消之后,虽然美国南部的女性在家里来上一杯没有大问题,但是在酒吧这样的公共场合里,喝着威士忌的女性更是会被人和娼妓的形象捆绑。在60年代一些州的法律还禁止女性在酒吧侍酒,而直到1987年,美国政府才撤销了禁令,允许酒类厂商面对女性顾客做宣传。这些日积月累的文化刻板印象或许可以解释一些人面对威士忌时的畏缩。  经过了艰难的 20 世纪,女性终于可以更为自然、自信地出现在威士忌世界里了。 市场非常明显地显示了这一点,过去的几年里,美国伏特加的销量一直在下滑,尤其是以绝对伏特加为首的,喜欢用香草奶油薰衣草等一千万种娘炮口味来吸引女性的烈酒品牌,这些廉价、花哨的饮品一方面把伏特加市场折腾的一塌糊涂、自降身份,另一边还要目送原本的目标客户纷纷转投棕色烈酒(例如朗姆酒、白兰地、威士忌)等的怀抱——美国本土威士忌的消费量十年里已经增加了超过 30%,而其中女性的百分比从1990年的15%增长到了现在接近4成。  在纽约著名的烈酒吧 Flatiron Room 教授威士忌课程的 Heather Greene 女士就经常要面对一些对威士忌完全陌生的学生们。几年前,大家的问题总是担心在酒吧里点一杯威士忌会不会被人当成女汉子,把男性同伴吓退之类。随着她们对威士忌的了解加深,大家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它的风味本身上,越来越少人有这些莫须有的担心。  现在著名的酒厂主、主要的酿造岗位上都越来越多能看到女性的身影,但其实女性在古早年代的威士忌世界里,就已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现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推荐阅读 “Whiskey Women: The Untold Story of How Women Saved Bourbon, Scotch, and Irish Whiskey” (威士忌女性:关于女性如何拯救了波本、苏格兰、爱尔兰威士忌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书中提到,早在 2-3 世纪就有埃及女性发明出了蒸馏装置,可以视为现代蒸馏雏形(威士忌属于蒸馏酒)。而在工业化生产开始之前的 18 世纪,是女性完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威士忌生产工作,当然那个时候威士忌经常被当做药物使用,治疗头痛、瘙痒之类的症状,而很多的制作都是在家中厨房完成的。当时小报里的分类广告还有男性寻求酿造技术出众的女性——女性酿酒在当时简直是约会时的制胜条件,酿得好的姑娘分分钟就被人娶回家了。  风水轮流转,现在的女性已经不热衷酿酒了,而是喜欢开诚布公地喝。是的,所有的威士忌都适合女孩。 从古至今,故事的关键转折都是一样的,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一般来说,初次接触威士忌、或有进入威士忌世界障碍的女孩子们,大多都是因为酒精度高、感到辛辣而受到惊吓,然而,却也是因为威士忌的高酒精浓度才使得它蕴含着更多美好气味。 如何顺利经历寒彻骨的考验呢?只需放下心防,随意自在地品饮威士忌,加水、加冰块、做成Highball(威士忌调酒)等。威士忌调酒,是让不敢尝试烈酒的妳进入威士忌世界的方式之一。 如果遇到喜爱的威士忌就试试纯喝、让纯粹的威士忌在口中停留久一点的时间,便可开始感受到扑鼻香的阶段。威士忌的种类很多,先从有好感的深入品饮,顺从自己的感官经验决定进入威士忌世界的方式与态度。 喜爱威士忌的朋友们常常引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本书《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来形容与其他人或与威士忌间的对话。我自己在品饮威士忌的时候,或与知心好友一同品饮某一款威士忌的时候,常常玩一个想像的游戏,并互相辩论不已,有时候竟然聊到了半夜却依旧神采奕奕。这威士忌是部悬疑片,这威士忌是莫内的那幅《亚嘉杜的罂粟花田》,这威士忌是西贝流士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威士忌是Christian Louboutin的红底鞋。 女性与威士忌之间的爱恨情仇,只能自己定义,自己选择想要的方式来对待它,自己决定和威士忌间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爱上威士忌的那天起,它将会是你忠实的挚友,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回报你。

威士忌选美大赛,开始!

文章作者:执杯大叔林一峰,编辑 KATHY YEH,文章发表于《Harper’s Bazaar》 如果替威士忌们举办选美大赛,什么会是评分重点项目?谁又会夺得前三甲的佳绩? 什么是最好的威士忌? 如果有一天,你与一群苏格兰威士忌大老们一起喝威士忌,你一定会想问问大家:“请问您心目中最好的威士忌是什么?”这也是我在世界各地演讲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威士忌专家都会说: “威士忌透明原酒与橡木桶的完美平衡!”这是唯一的答案。 主掌威士忌的灵魂人物 苏格兰法规规定,要在橡木桶中陈年到达三年才可称作苏格兰威士忌。而这些陈年超过三年的威士忌们,是如何被决定他们的未来呢? 每家威士忌酒厂的灵魂人物──调酒师,就是决策关键人物。 苏格兰每个威士忌集团都有一位到数位的调酒师,更大集团里还会细分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调酒师、单一桶威士忌的选酒调酒师、调和威士忌的首席调酒师。 首席调酒师就像是交响乐团的首席一样,是整个团队的最高领导人与精神指标。 调酒师的基本工作,就是每天照顾这些威士忌婴儿。 在达到陈年年限后继续观察着每一桶橡木桶里威士忌的表现与变化,并挑选出已达到威士忌透明原酒与橡木桶的完美平衡的威士忌桶子们,让他们用最美好的一面来取悦所有的威士忌爱好者。 嗯,到目前为止,看威士忌调酒师的工作介绍就像在看品牌简介一样,心跳约每分钟80下,在正常范围内,不会让我们“哇~”的扑通一声。 威士忌选美的评分项目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些桶子“们”是怎样的复数概念。 以全球最大的烈酒集团来举例,它们旗下拥有28家酒厂,目前所有酒厂装满威士忌的桶子们数量可能高达800万桶以上! 是的,妳没看错,是800万桶。光数数儿,从一数到800万一遍就已经旷日费时,更何况要如此审慎地追踪纪录,背后管理运作的逻辑与流程也是相当复杂。 而把这些藏在橡木桶里的威士忌调配在一起,除了让被创作出来的威士忌风味迷人,也要让每一个批次所生产的威士忌都有相同的美味,这才是最难的。 所以说,调酒师们的嗅觉、味觉和大脑中的气味记忆体肯定非常人一般。 几百万桶的威士忌中,调酒师们是怎么挑出雀屏中选的美人儿们? 选美大赛第一步:酒厂精神。 苏格兰威士忌产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中最让人着迷的是每家酒厂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经典传承,酒厂精神是不会因市场取向而恣意放弃。 当然,在保有酒厂精神的前提下,许多令人惊喜的创新、实验依旧充满活力地向前迈进。 在橡木桶熟成的威士忌当中,众多可代表酒厂精神特色的威士忌,会被保留下来,其余的桶子们会和其他酒厂做交换、或卖给独立装瓶厂(Independent Bottler)回收部份现金。 你也许会惊讶这种酒厂与酒厂之间像大风吹般地换桶子的交换行为,事实上,它可是行之有年的大器之举,目的是让各家品牌的调和式威士忌有不同酒厂原酒得以调配,让威士忌有更多丰富的气味选择。 选美大赛第二步:橡木桶的着装。 参加选美大赛总是要换件泳装、穿上礼服、或是穿上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盛装,威士忌也不例外。 在威士忌的世界里,橡木桶就像是衣服一样,为谷物原酒着上了颜色、风味和灵魂。 一般而言,威士忌的橡木桶有两大主流,一个是来自美洲的白橡木,带给威士忌像香草、奶油、太妃糖的气味;另一个是来自欧洲的红橡木,带给威士忌香料、果干、巧克力的风味。 当然,这些橡木桶不只带来木质的调性,通常,在拿来熟成苏格兰威士忌之前,它们也装过波本酒、兰姆酒、波特酒、雪莉酒、甜白酒、马德拉酒、马莎拉酒、各产区葡萄酒…。 有趣吧!橡木桶就像是承装过全世界不同土地,不同国度的文化,透过酒精萃取,把这些文化通通溶进了威士忌当中。 伟大的调酒师们就像是在这个充满各式风味的联合国中,让每一件最美丽的衣服穿在最适合的人身上。 选美大赛第三步:Ladies and Gentlemen,前三名的威士忌是… 小时候每每看选美大赛,我都会在荧光幕前面扼腕于我所喜爱的小姐没有入选前三名! 我喜欢那些被访问时说话特别有智慧的女生,我姐姐喜欢那装扮得很美很有气质的女孩,我哥哥特别喜欢那些身材棒透了的女孩,从小家里人对选美这件事情的看法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苏格兰威士忌128家酒厂,每一家都有它们历史的传承所留下的独特气味,我们称之为酒厂精神。 而威士忌透过在橡木桶经年累月的一呼一吸,所留下来的美好气味,有来自木桶的气味、有来自木桶原来承装过不同文化的气味,再透过调酒师调配的创作,这样的融合,美不胜收。 越了、越深入、越让人优柔寡断,从观看一年一度电视机转播的选美大赛的结论中就知道了。“请问您心目中最喜欢威士忌的前三名是?”到现在我还没有想出来呢!